華爾街兩大投行在經曆了來自中國的Deepseek震撼後,先後對中國市場更新了評級。周二,高盛率先在研報中強調,今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隔天,德意誌銀行也加入唱多行列。
MSCI中國指數目前約為66點。高盛預期在中性預期下,該指數今年有14%的漲幅至75點,樂觀預期下該漲幅則將飆升至28%。

德意誌銀行在其最新報告中則加碼稱,Deepseek是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但更像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因為其證明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價值。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優勢和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斯普特尼克是指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一舉擊敗美國率先進入太空。
德銀報告指出:
“2025年應該是投資界意識到中國在全球競爭中領 先的一年。他們越來越難地不去承認,中國企業在多個製造和服務業領域提供高性價比和優質產品。”
德銀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消費支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預期。德銀因此預計中國A股和港股將可能繼續走牛,並消化估值過低的這一現狀。
今年中國資產表現將超越其他地區。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開始,中期將超過此前高點。
高盛更為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高盛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

高盛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後有20%的收益機會,軟科技領域的股票將更加領 先市場,整體中國股票市場的增長則可能高達7%。
未來成長動力
總結高盛和德銀的兩份報告,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動力頗為充足。政策上,去年9月開始,中國財政政策已經轉向寬鬆,為股市上漲提供了基礎。
高盛強調,目前中國的政策周期已經從預期過渡到實施階段,細節和行動是接下來穩定增長和支持企業盈利的關鍵要素,並將推動股市進一步上漲。

此外,中國的製造業在全球有著不可撼動的優勢,其在前沿技術、專利數量、工業集群及人才方麵有著豐厚的資源儲備,且在電動車、人工智能、5G及6G電信設備領域上且已具備一定規模,進一步穩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價值基礎。
除了政策和製造業方麵的優勢,中國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打開了出口的新市場增長潛能,中亞、西亞、中東都是中國未來商品及服務出口的巨大商機。再加上逐漸被喚醒的內需潛力,過去四年增加的10萬億美元儲蓄將有力推動中國的消費和資本市場發展。
